还记得你的鸽子吗?这是那晚所有中大人的浪漫暗号
❐从明天起,参与校庆倒计时互动
有机会获得中大人专属纪念品。
11月2日晚,天空下着微雨,梁銶琚堂门口,来来往往的观众手里都攥着音乐话剧《笃行》的门票。外国语学院的赵祯正在等待入场,她只知道手里这张门票经历了 “抢票”热潮,来之不易,在两个小时的演出后,她为演员们精彩的演出而拍红了双手。
梁銶琚堂坐满了1200多位观看首演的师生和校友。此刻的后台,被暖黄色灯光笼罩着,导演毛尔南叮嘱演员万一发生“意外”要学会相互“补台”,《笃行》的18名主演、管弦乐团、合唱团都是中大在读学生。在上台前最后一刻,导演与同学们的手叠在一起,起落之间,一声满含期许的“加油”脱口而出。
熏陶:艺术始于热爱
“说实话,这确实挺难的。”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毛尔南已不是第一次为大学排演作品,也曾想过不再导演校园剧。在他看来,为非专业演员排演剧目的难度太大。然而,在走进中山大学校园后,他改变了主意。
❐现场剧照
草地音乐会、迎新晚会……这些富有校园特色的艺术活动,都令毛尔南印象深刻:“同学们的艺术素养,尤其是音乐素养,真的很令我惊讶。”在中山大学的校园里,诞生过中国大陆第一张由大学生作词、作曲并演唱的专辑《向大海》。在艺术教育中心徐红老师看来,学校有着一种对艺术传统的传承,“这种传承,是老师和学生自发地去接受艺术熏陶,提升文化素养。”
❐草地音乐会
从2016年起,学校着力打造红色中大三部曲——《中山情》《笃行》和《奋斗的岁月》,这是学校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、实现以美育人和以文化人的重要举措。音画诗剧《中山情》汇集了包括管弦乐团、合唱团等校内优秀音乐社团。正是基于学校的这些艺术资源,《笃行》主创团队最终选择以音乐话剧的形式,来讲述中山大学师生坚持读书报国、不断追求伟大理想的故事。
“专业精神比专业更重要。”这是毛尔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也是演员们努力践行的一句话。作为一部文艺作品,《笃行》追求的是“专业”,这往往是一部校园作品的困难所在。非科班出身的学生演员首先要改掉的,便是“南腔北调”的口音。为了更好地把握剧中的人物,他们在导演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通读剧本,都为自己的角色撰写了“小传”。导演的要求近乎严苛,他明白表演就是“把自己不断地摔打在舞台上”。在前期排练时,演员花了二十多天进行“坐排”。在没有布景的情况下演戏,这对演员是一种煎熬。女主角陈思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揣摩罗钦的心理状态:“我都快要‘自闭’了!”大家似乎也习惯了她的这句玩笑话。
❐演员定妆照
“即便对专业院校而言,选择新生刚刚入学的秋季学期来排演一部重要作品,也是有难度的。”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琳担任首演当晚的指挥,她一语道出了《笃行》排演的困难。由于乐团刚刚招新,成员间还未磨合、熟悉,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。除此以外,参演学生来自不同校区,他们往往在南校园结束排练后,就得匆匆赶回自己所在的校园,准备第二天的课程。管弦乐团的曹舒淇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(珠海),她真切感受到当中的辛苦:“有不少珠海校区的同学,为了不耽误课程和排练,将作业和复习资料带到现场,在休息时间抓紧学习。而当指挥扬起手时,他们又将全情投入到演奏中。”
面对种种艰辛与困难,支撑着他们的,是对中大的情怀,以及对艺术的热爱。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吴昊是话剧社的成员,他和身边的同学一样,喜欢音乐和话剧。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林建伟担任舞台监督,他今年大四了,而在得知《笃行》招聘工作人员的消息后,第一时间报了名。他笑言自己是“打杂”的,不仅负责换景、催场,还亲自制作道具。“茶楼布景中的茶壶和茶杯,已经摔过三四次了。”他为舞台上每个细节操心。
❐现场
无论是懵懂的新生,还是即将离开校园的应届生,在导演看来,每个人都是一台“发动机”,只要“发动机”启动了,“车子”就能跑起来。
鸽子:在战火中写一首诗
多年后,曾经的国立中山大学医科生靳伟才恍然大悟,他和罗钦原来就是许求先生说的那两只鸽子。罗钦已从学生变成了教师,靳伟问她为什么不“飞走”,他得到的回答是:“为了理想”。洁白的鸽子,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,对美好的向往。自1924年创校到新中国成立期间,一个个奔赴理想的年青人,正像是一只只鸽子,有的坚守在校园,有的飞往莫斯科、昆明、桂林、粤北、太行山……
❐现场剧照
剧中的学生金嘉胜,为了保家卫国而穿上一身戎装,战死沙场。罗钦与靳伟,为了保护农科教授邵思平,冒死赴会。在毛尔南看来,《笃行》中有一种浪漫主义,那些坚持理想和信仰的年轻人“择一事而终一生”,用自己的行动与生命践行着“笃行”二字。
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教员许求,是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导师。“许先生上刑场的那个枪声,直震我的内心。”演出当晚,不少观众被这一幕打动。作曲张艺馨在谈及为剧中人物创作音乐主题时也表示,最喜爱的角色的是许求:“我欣赏他对理想的追求,理解他对未来的期望。”为了演好这一角色,扮演者柳醒龙翻阅了许多相关校史资料。虽然中大学子这一身份,让他更有代入感,但对青年大学生而言,要理解和演好剧中人的牺牲依然存在难度。不过,在柳醒龙的理解中,许求并没有死,刑场上的一幕更像是一次微笑的告别。在这次告别之后,他留下了革命的种子,留下了罗钦与靳伟这两只他最引以为傲的“鸽子”。柳醒龙感慨道:“许先生是一个幸福的人”。
❐现场剧照
和许求不同,农科教授邵思平是一直“活”在舞台的角色,他是罗钦第一次上台就扬言要决裂的对象,也是“护校拒迁”的师生代表。起初,邵思平并非一个讨喜的角色,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角色“落后”、“死板”。而当这名身着棕色长衫的男子弯下腰向观众鞠躬时,红色的围巾垂落在胸前,观众则报以如潮的掌声。扮演者熊壮非常喜欢自己的角色,甚至还从邵思平身上发现了一丝“呆萌”的气质。在他的理解中,邵思平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,这种纯粹不仅体现在求而不得的爱情上,更体现在他的学术理想上。“他对阿钦的坚持,对试验田的坚持,就是他的正义”。在微信朋友圈里,有人为邵思平最终没能和罗钦在一起而惋惜。在舞台上,他的阿钦和他做了最后一次告别:“你是我送走的最后一只鸽子了”。
在创作团队看来,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既要做好思想引领,也能直抵人心。“主旋律就是要弘扬真、善、美。”这是杨浥堃对主旋律作品的理解。在创作剧本时,她为音乐留出了足够的抒情空间,也曾一度被《光明 美好 和诗》这个唱段感动得落泪。这是一首“写给理想的诗,写给光明的诗,写给死亡的、新生的,写给希望的诗”。
薪传:中山大学里有个你
“浩茫的宇宙中有个地球,地球上有个亚细亚,亚细亚的东部有个中国,中国又有个广州,广州有个中山大学……中山大学里有个你。”首演后,剧中人物许求的这句话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。
❐现场剧照
《笃行》在文史资料的基础上,以国立中山大学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作为背景进行人物塑造。为了创作剧本,杨浥堃在图书馆翻阅了许多校史资料,而正是这段历史中闪光的细节和故事,形成了《笃行》最初的土壤。“每一代的青年都是一样的,只是时代有所不同。”杨浥堃希望青年人能在这部剧里找到自己的影子,获得共鸣:“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和我们一样,也追求爱情,也有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困难,他们同我们并不遥远。”
靳伟的扮演者刘润鹏在演出的过程中没有和编剧有过多的交流,他还清晰地记得刚刚读完剧本时的感觉:“这个角色和京剧中的英雄好像没什么区别”。但通过排练,他仿佛也体会到人物从一个“愤青”到从容就义的心路历程。而金嘉胜的饰演者何子誉则坦言,刚开始对剧本中的故事有一种距离感。然而在经过无数次的现场排演后,他对这段历史有了更真切的感受。最打动他的要数金嘉胜奔赴前线的情节。“风雪少年路,闯枪林弹雨;跃马太行山,仍是书生意气。”每当唱到这里,何子誉总觉得自己就是金嘉胜。这是“他们”的故事,也是“我们”的故事。
❐现场剧照
作为青年教师,历史学系副教授杨勇观演后感慨良多:“剧中涉及到中大在抗战时期内迁云南澄江的历史,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,这一段历史让我对中大又增添了一份亲切感。”家在澳门的程启臻,在报考医学院前,虽也听过中山医学院柯麟先生在澳门行医的故事,但对校史了解其实并不多。这次以合唱团成员的身份参演后,有感于剧中的动人的情节,也开始主动了解学校的历史。
❐管弦乐团、合唱团成员首演时留影
“刚刚开学时,走在南校就像走进一个陌生的地方。”许季的扮演者赵珂是大一新生,和刚刚入学时不同,现在的南校园给她更多的是归属感:“现在走在路上,我不禁会想,当年这些中大人是不是就在这里组织新诗研究会,他们是不是也走过这条路……”演员的真切感受和毛尔南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,“现代的年轻人能和他们的学长学姐、他们的前辈、他们的老师、他们敬仰的人,在舞台上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,给他们写一封家书、做一次告白,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”
林建伟和众人一起顺利完成了场景的切换,他松了一口气,走到台下的角落静静地看同学们的演出。这个场景他看了不下100次了:“他们这次演得更好了。”
谢幕时,赵祯和现场的观众一样,给全体演职人员以热烈的掌声。这一夜,梁銶琚堂的灯光仿佛成了点点星火,在你我之间闪烁。
---iSYSU---
来源:党委宣传部、党委学生工作部
采访:李劲峰、郑理
采写:胡澜、林琳
设计:王淇戎
编辑:王星月
责任编辑:唐艳丽
初审:李劲峰、陈凌
审核发布:陈建洪
欢迎投稿&加入我们
isysu@mail.sysu.edu.cn
为有故事的中大人点赞↓